清蒸槎头鳊,是襄阳古城*(zui)具代表性的特色风味。
襄阳槎头鳊,又名三角鳊,民间称为筲萁鳊,是汉水流经襄阳段水中所产的一种鳊鱼。槎头鳊头项短粗,背弓,体扁平而宽,鳞细而银白,又称插头缩项鳊。《湖北通志》记载:鳊,即鲂,各处通产,以武昌樊口、襄阳鹿门所出为*(zui)。槎头鳊肉质细嫩,营养价值很高,南北朝时,历朝的襄阳官吏视槎头鳊为官鱼,禁止老百姓捕捉。每到捕鱼时节,官家派人用槎(木筏)断水捕捉,故得名槎头鳊(襄阳广告)。
相传,当时的襄阳刺史张敬儿,为取宠齐高帝,将收刮来的民脂民膏,全部送往京都建安。齐高帝见张敬儿每年上贡的东西,基本上全是金银珠宝,有点不乐意了,说,你除了金银珠宝,难道就没别的东西可贡?张敬儿随齐高帝多年,自然明白其话。回到襄阳后,他派人四处打探,希望找到比金银珠宝更能让皇帝感兴趣的东西。可每次派出去的人,带回的东西倒不少,就是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玩意。眼看又一轮上贡的日期到了,张敬儿急得寝食难安。夫人见他这些日子为朝廷上贡之事茶饭不思,消瘦许多,便亲自安排了几样饭菜,望能引起他的食欲。
当丫鬟端上来一盘槎头鳊时,张敬儿食欲大开,不一会将整条鱼吃得干干净净。一旁的夫人见此,说:“老爷,这天下槎头鳊,唯有我们襄阳的*(zui)好,干脆就当今年的贡品,你看如何?”张敬儿“啪”地将手中的筷子朝桌子上一拍,说:“夫人高明,今年就送槎头鳊!”
于是,张敬儿命工匠造出一种叫做陆鲈的船,捕获了一千六百尾槎头鳊,前往京都建安上贡(襄阳圣火广告)。齐高帝虽为皇帝,却从没吃过这种鱼,看到张敬儿一下送来这么多活蹦乱跳的槎头鳊,乐得不行,再一品尝鲜嫩滑爽的肉质,一高兴,就对陪餐的张敬儿说:“爱卿,以朕看,以后就不叫你襄阳刺史了,叫你槎头刺史,爱卿觉得这称呼如何。”
皇帝金口玉言,就是叫自个狗屎,作为臣的张敬儿也只有答应的份,当即跪下,谢皇上隆恩。
槎头鳊以清蒸为佳。清蒸时,用小火,慎用大火,这样能很好地保持其原汁原味。出笼后,浇上香油、醋、蒜汁,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清蒸槎头鳊就摆上来了,其特点是清而不淡,香而不浓,余味悠长,口感和质感俱佳。
(作者:左龙岗)
如果您对我们感兴趣,欢迎来电咨询!
电话:0710-3446448 0710-3446448
地址:襄阳市樊城区长虹路148号蓝光大厦二楼2128
邮箱:283084966@qq.com
微信客服二维码
手机网站二维码